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通讯员 彭怀学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作为教育部数字校园首批试点校和立项建设“信息化标杆校”,受邀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向全球展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武城样本”。该校立足120余年办学积淀,用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推进现代治理、服务师生发展,7年蝉联湖北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综合榜首,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排名第二,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形成“集成、国际、智能”三位一体的职教数字化转型新范式。
5G+Wi-Fi+IoT融合型校园专网设计
夯基固本:打造数字化教育“新基座”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经过“十四五”持续建设,数据中心算力资源达722核,支撑400余个虚拟机运行;建成智慧教室110间、实训室353间;完成5000余间公寓网络改造;校园TV全部接入互联网络;一卡通系统实现全覆盖;网络出口带宽实现10-30G动态调控;实现教学实训、管理服务、校区生活各区域有线无线全覆盖、智能管控一体化。
智慧物流运营实训中心
走进该校智慧物流运营实训中心,学生们通过“数字孪生”平台精准模拟物流全流程操作:从需求预测、仓储管理到配送优化,大数据与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数据,AI算法动态调整运输路径,虚拟仿真系统还原真实场景。财经学院院长王玲玲介绍,这一创新实践荣获首届“全国数字教育示范案例”,成为学校数字化转型标志性成果。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数字化教育“新基座”也源于智慧教学资源供给。学校建成“1个国家级资源库+4个省级资源库+12个校级专业群资源库”的三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50门标准课程、10门虚仿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供给量居全省第一。其中,《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在线课程,以“致敬家乡”徽章设计制作为例,学生需独立完成从绘图、数控加工到嵌入二维码的全流程,作品被博物馆收藏。课程上线半年选课超6000人,学生开发的“管道机器人”项目更在国际数字化人才创新技能大赛中摘得桂冠。
《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在线课程
数智融合:构建产教协同“新生态”
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实训车间,学生扫描设备“安全秘钥”二维码,通过在线测试后启动机床,实现设备24小时可用,使用率提升200%。学校搭建“四真”实训环境,支持移动端接入,学生可开展沉浸式仿真实训,打破技能训练空间限制,形成特色专业培养场景化、虚仿项目体系化、资源共享智慧化模式。
仿真实训系统
“因材施教是千年命题,AI工具让我们找到新解法。”全国先进工作者、机电学院院长禹诚介绍,学校开发的AI评价平台能分析学生操作数据,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模具设计专业学生借助“模具大师AI助手”,一周内完成企业订单设计获好评;师生团队还自主开发数字媒体专业AIGC数智助教。数据显示,提前完成仿真实训的学生,实操达标速度提高2.3倍;近三年,4193人获得1+X证书,27名学生成为省级技术能手,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武汉鲲鹏产业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世刚表示,学院教师主持的产学研项目在政府、运营商、金融、电力、制造业、交通和互联网等多行业领域落地,与华为共建的鲲鹏产业学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入选首批对接湖北省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专业群名单,开设订单班、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教师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数据分析大屏
育见未来:绘就国际化职教“新图景”
在学校虚拟现实研创中心,学生通过动作捕捉、VR头盔等方式开展数字艺术创作;荆楚技能工坊国际培训班上,乌干达工程师接受中交建与武城职联合培训,这些场景印证着学校“教随产出、随企出海”的战略。
3D校园建设
自2016年起,学校五次对接乌干达恩德培市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40余人次,涉及学前教育、旅游、汽车维修、工程测量等20多个领域。立足省域“双高”专业群、中国“车谷”市域产教联合体等项目建设,校企联手推动职教标准、资源、技术“组团出海”。先后完成老挝国家职业标准“智能汽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师(IVET4)”、塞拉利昂国家专业标准“学前教育(Diploma 4)”和坦桑尼亚国家课程标准“造价工程NTA7”开发项目,获得“2023年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典型院校”等荣誉。
“武汉——恩德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十周年合影
该校校长张英应邀主持数字教育大会“AI赋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与安全挑战”圆桌会议,表示学校已搭建AI公共平台,建设OA在线机器人、AI辅导员与AI助教,打造学校数字馆,汇聚“云上茶博”“智慧书法”等20个创新应用,构建虚实交融的智慧教育共同体,为全球职教数字化转型提供中国方案。从黄鹤楼畔到东非高原,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在职业教育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
(来源:极目新闻)![]()
|
|